内蒙古大学一流本科建设课程—动物生物学与实验
课程定位
《动物生物学与实验》于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,是国家生物科学一流专业和生物学基地班专业核心课程,得到内蒙古大学本科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支持。动物生物学以提高人才素质为核心,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,强调教学的知识性、系统性和科学性,密切联系现代科技前沿和生物科技实践,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,提高学生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和实验动手能力。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、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同时,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,除验证性实验外,开设了综合性实验。
教学设计思路
本课程总学时96学时,其中理论课48学时,实验课48学时。系统讲述动物体的细胞、组织、器官、系统类型、特点、作用; 动物的分类等级、分类方法、动物的发育;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各个类群的形态结构主要特征、生态习性、分类、与人类的关系;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、划分类群、圆口纲、软骨鱼纲、硬骨鱼纲、两栖纲、爬行纲、鸟纲哺乳纲的形态结构、分类;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;介绍动物的遗传与进化;动物的地理分布、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等理论和知识。
教学创新和特色
1.将课程思政教育渗透于动物学课程体系中,利用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,同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。
2.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,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。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和老师的互动,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,培养学生发现问题,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3.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和与时代性,及时将生物科学的新概念、新理论和新知识引入,保持课程的先进性,使动物生物学教学紧跟生物科学发展的步伐。
4.考核评价体现过程和多元评价,包括出勤考核、平时作业考核、课堂讨论考核、期终考试。
教学效果
本课程已建设成自治区精品课程,2020年作为内蒙古大学一流本科建设课程。目前已形成了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较高,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,教、研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。通过对混合式教学的探索,融合小组讨论教学方式,结合多元化考核方式,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,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。
课程团队
本课程的教学团队有杨贵生教授、郭砺高级实验师、李俊兰副教授,郝斐博士、孙静博士。杨贵生教授一直从事动物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,主持国内外研究课题15项,参加国内外研究课题13项,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,《内蒙古动物志》副主编,《内蒙古生物学综合实习指导丛书》主编。郭砺高级实验师一直从事动物学实验教学和研究工作,主持各类项目7项,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。李俊兰副教授从事昆虫分类、昆虫生态学研究工作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,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。郝斐博士主要从事绒山羊遗传改良等研究工作,主持科研项目2项,发表学术论文16篇,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。孙静博士研究方向为野生鸟类迁徙和野生动物疫病学,从事动物学实验教学和研究工作,发表学术论文5篇。